浅析龙城画派的艺术特点

  1、龙城画派形成

  龙城为萧县之古称,是萧县的“首府”城镇。萧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附庸于宋,秦置萧县,由此而得名。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文献之邦”“文化大县”的美誉。这里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花甲寺古遗址,有因刘邦藏身避祸而得名的皇藏峪,山峦叠翠,霞蔚云蒸,千年古刹――瑞云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镶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有“瀑布山腰老树前,僧寮一簇锁寒烟。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的圣泉,有苏东坡知徐州时写下《祈雪雾猪泉文》的雾猪泉,有记录宋太祖赵匡胤落难经历的拔枣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萧县独特的书画艺术,从清代到当代,二百多年过去了,萧县画家为中国艺术史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浅析龙城画派的艺术特点

  2、龙城画派的传承与发展

  萧县艺术发展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孕育发生到汉唐的发展,再到宋元明清成熟直至20世纪以后的全面昌盛,传承有序,脉络清晰。萧县华家寺出土的骨器、玉器和陶器上的纹饰可以看做是萧县地区最早的艺术萌芽,发展到汉代,数量丰富,雕刻精美形象生动的画像石的发现,标志着萧县艺术的一个高峰,为此后萧县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萧县人刘裕虽是武将出身,却不废诗词歌赋,书法造诣极高,其子侄及孙辈中艺术人才辈出。之后萧县地区的各种艺术创作一直延续传承,到明清时期,迎来其艺术的又一高峰。明代萧县人王国辅善画兔,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在其影响下,萧县地区画家辈出。清代乾嘉年间的吴作樟与郑板桥多有交集,书画艺术受到乾隆皇帝赏识。与吴作樟同时的张太平以及稍后的刘青笠、刘云巢,同治年间的侯子安、清末宝池和尚、路南荫等画家也都画名远播,声震徐淮,自此龙城画派得以确立。20世纪以后,龙城画派的画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影响力也从徐淮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王子云从萧县出发游学四海,最终成长为中国美术史论专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并提携后辈王青芳、刘开渠,使其走上艺术之路;王子云之后萧县走出了王启民、欧阳南荪、刘惠民、刘梦笔、朱德群、卓然、萧龙士、郑正、薛志耘、郭公达、祖爱民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秉持“重传统、重笔墨、重师承”的艺术理念,不断开拓大胆创新,为中国美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3、龙城画派艺术特点

  3.1 兼容书画的写意精神

  中国画的发展一直与书法紧密相关,自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作出“故工画者多善书”的陈述以后,不断得到继承响应,至元代赵孟?更加坚定,主张绘画应该“以书入画”,并在一幅画中写下“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的题画诗,认为书画创作方法有相同之处。元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大发展,“书画同法”之说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认可,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的见地已是金科玉律,遂致写意画大发展。萧县地区自古便有深厚书画传统,相传南朝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皆善书,上行下效,刘宋以来历代有书画才俊问世。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至清代中后期发展壮大,正是明清“以书入画”的水墨写意画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重传统、重笔墨、重师承”的龙城画派的画家自然不出其外。曾寓居萧县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工草书,法怀素,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对龙城画派创建起重要作用。在黄慎的引导下,萧县画家冲破画坛正统派画风的牢笼,以阔笔写意,泼辣豪放的画风声震徐淮,成为融合南北新画风的地方艺术流派。这种“以书入画”的传统自龙城画派创建,一直延续于此派画家们的艺术血脉之中。

浅析龙城画派的艺术特点

  3.2 泼辣爽利的笔墨挥写

  如果说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笔墨则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对笔墨的追求方面,龙城画派画家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坚定不移笔耕不辍,倾心于笔墨,力图用最少的语言诉说最丰富内涵。明初,文化政策森严,崇尚写意、重主观表现的文人画遭统治者排斥,一时间画坛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萧县画家依旧不改笔墨写意之风。如以花鸟画、人物见长的王之麟和书画兼擅的许祖辉等人,非但没有就此改变一生风格,依旧强调以书入画,追求水墨干湿浓淡的强烈对比,向水墨大写意迈进。之后萧县画家在青藤、八大山人绘画实践和理论影响下,以“扬州八怪”为师,逐步形成水墨淋漓、泼辣爽利的写意画风,传承至今,萧县龙城画派画家依然坚持笔墨挥写。萧龙士遍习潘天寿、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艺术大师,善用泼墨、破墨、积墨技法,笔墨淋漓,受到齐白石称赞;享誉国际的欧洲先锋派艺术家朱德群,致力于抽象画探索,但始终抱有水墨情怀,把水墨技巧融入油画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趣味;甚至在刘开渠的雕塑中,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写意情怀。

  3.3 雅俗共赏的乡土情怀

  龙城画派发源地萧县地处皖北,至今仍为经济欠发达县份,民风淳朴,远离城市喧嚣,独得田园之趣。龙城画派艺术家们从平凡的乡野生活中获得美的灵感,将文人画精神和乡土情怀融为一体,倾诸笔端。绘画创作题材丰富,既有文人倾心的梅兰竹菊、墨笔荷花等,也不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蔬果禽鸟乡野百物,形成了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龙城画派大多来自乡野田园,有的甚至出身农家,耳闻目染,遥观俯瞰皆为充满泥土芬芳的田园之景,以文人之笔墨挥写乡土之景物,艺术之浪漫与生活之平淡相遇相融,赋予作品深深的人文关怀。
 

  4 结语

  龙城画派是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积淀而成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为皖北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独特艺术魅力,形成了以书法为根基,笔墨为利剑挥洒浓厚的人文情怀。未来龙城画派应该发挥其文人画与乡土文化融汇的独特韵致,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整合皖北历史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扩展和丰富龙城画派的内涵。

  推荐阅读:龙城文脉可画成 泼墨丹青韵千年

书画内容索引

书法字画 名家书法 春联定做 春节对联定做 春联定制 对联定制 定做春联 定制春节对联 定制春联 春节对联定制 定制对联 春联对联定制 书画名家 书法名家 著名书法家 名家字画 著名画家 郑正 姜秀真 名家书画 书画资讯 行草书法 赵立志 陈海峰 李婉 国画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 萧县著名画家 任训善 女书法家 欧阳举子 四尺对开书法 刘继武 国画山水画 何家英工笔画 祖爱民 福字书法 薛志耘 周涛 秦桧书法真迹 杨道英 萧县书画名家 萧龙士 李平胜 国画牡丹花 韩有钊 舍得书法 郭公达 欧阳龙 安徽书法名家 王于功 秦桧书法 井秋月 横幅书法 书法作品 刘金荣 难得糊涂书法 见贤思齐书法 安徽书法家 书法家 尹沧海 刘雪樵书画 四尺山水画 山水画 萧县书画之乡 海纳百川书法 马新梅 陈海峰书画 吴柏 刘惠民书画 李定华 观海听涛书法 山水画价格 天道酬勤书法 刘金荣画家 萧县画家 董宜峰 刘雪樵 王子龄 国画虾 花鸟画家 四尺横幅牡丹 惠风和畅书法 国画牡丹 宁静致远书法 精气神书法 山水国画名家 水墨人物画 画虎名家 单树峰 王开刚 国画牡丹画 欧阳龙书画 启功书法 名人字画 写意花鸟画家 画虾的画家 董正夫 柳毅成 四尺横幅国画 国画虎 孟春晗 韦斯琴 龙城画派 毛笔书法 颛孙恩扬 李达 李彩玲 刘明 范曾 国画竹子 魏紫熙 国画老虎 王瑞莲 草书书法 生意人书法 萧阳 客厅字画 书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 国画写意人物 萧县书画家 国画牡丹精品 闫梓昭 书画拍卖纪录 行书书法 客厅书法 国画人物 傅抱石山水画 胡志新 萧县书画网店 萧县书画 朱士君 国画钟馗 写意牡丹画 业精于勤书法 老耘书画 花鸟画四条屏 经典国画花鸟 书法对联 郑正书画 国画山水 花鸟画 宋久峰 魏玉新 画家 女画家 耿宏亮 横幅花鸟画 扇面书法 萧县书画市场 马新梅花鸟画 徐展 国画荷花 萧县书画出售 书法欣赏 安徽书法 客厅装饰画 纪学君 胡涧子 任清宇 康有为书法 金军 王学仲 八大山人 大写意画家 胡长亮 办公室书法 林散之书法 国画人物画 纵兰凌 客厅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 王庆斌 书画市场 工笔画 书画拍卖 书房字画 水墨花鸟画 淡雅山水画 萧县书画资讯 书画培训 葛庆友 郭绍善 许西桓 篆书书法 牡丹国画 楷书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王子云 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欣赏 王若桦 书画展览 山水画欣赏 新安画派 书法大赛 朱绍俭 写意人物画 心经书法 写意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岁朝图 山水画小品 唐成泉 当代书法家 崔寒柏 陈德民 风水画 孙晓云 李乐武 叶靖 人物画 小楷书法 孙晓云书法 萧县书画艺术 方玉春 陈聪 王爱平 丁峰 祖丽君 九鱼图 范迪安 行草书法作品 行楷书法作品 六尺山水画 四字书法 兰亭七子 大写意画 周慧珺书法 国画葡萄 毛驴画 横幅国画牡丹 订做春联 舍得书法作品 行草书法家 魏玉新作品 海上画派 书法展